有关清初四画僧中提出一画论的画家是_清初四画僧这方面的知识,估计很多人不是太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清初四画僧中提出一画论的画家是_清初四画僧的相关内容。
1、清初“四僧”中旨在表现“吾之天游”的画家是髡残。
2、髡[kūn]残(1612-1673),清画家。
【资料图】
3、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石溪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
4、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
5、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
6、好游名山大川,后寓南京牛首山幽栖寺,与程正揆交往密切。
7、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喜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间以淡赭作底,布置繁复,苍浑茂密,意境幽深。
8、善书法,能诗。
9、存世作品有《层岩叠壑图》《卧游图》《苍翠凌天图》《清髠残江上垂钓图》等。
10、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传统,尤其得力于王蒙、黄公望。
11、构图繁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以及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现技法,多从王蒙变化而来;而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之法。
12、扩展资料:艺术特点:髡残扇面擅画人物、花卉,尤精山水。
13、师法黄公望、王蒙,尤近于王蒙。
14、其画章法严密,笔法苍劲,喜用秃笔渴墨,层层皴擦勾染,厚重而不板滞,郁茂而个迫塞,善写平凡景致,平淡中见幽深。
15、与石涛、弘仁、朱耷并称“清四僧”。
16、工诗文、书画,擅山水、花卉。
17、山水师法王蒙、黄公望,并汲取董源、巨然、董其昌、文徵明等人画法。
18、博采众长,加以发展变化,又能师法自然,于游历中观赏体验名山大川的万千景象。
19、所画山水,构图饱满,重山复水,繁密中见疏灵,善用秃锋渴笔画山石树木,以浓淡墨渲染,苍劲凝重中透出丰润秀逸之致,意境奇僻幽深,得江南山水空濛茂密、浑厚华滋之质。
20、其绘画在当时名重一时,对后世亦有很大影响,后人将其与石涛并称二石,又与渐江、朱耷、石涛合称清初四僧。
21、有《报恩寺图》、《云洞流泉图》、《层岩叠壑图》、《雨洗山根图》等传世。
22、在绘画论画云:“董华亭(其昌)谓:‘画和禅理共旨,不然禅须悟,非工力使然,故元人论品格,宋人论气韵,品格可力学而至,气韵非妙悟则未能也。
23、”在提倡勤学的同时,也主张作画须有“妙悟”,并非下死力就可得画之神韵。
2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髡残髡残之幽 髡残因自我信仰而出家,他曾言:“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悟此六法”,可见绘画并未作为他生活的全部来代替修禅。
25、画史中没有髡残早年习画的记录,他最早的存世作品创作于46岁。
26、髡残的作品多集中于1660年至1667年间。
27、髡残山水受董其昌的影响,取法于黄公望、王蒙,但旨在表现“吾之天游”,布境多山重水复,层次深远,笔墨苍茫厚重。
28、 髡残对传统的学习虽然贯穿于他的整个绘画生涯,但他的画中有一种更强的个人经验流露,使之与强大的传统相抗衡。
29、这种个人经验来自于对自然山川的体味,即“外师造化”。
30、髡残自言:“登山穷缘,方能造意”。
31、投怀自然,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栖居地,将自然界的物态转化为独具个人特色的意境,在画中塑造自己理想的极乐天堂,这就是髡残的作画方式。
32、他通过繁复的构图营造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之境,境界越是深幽,就越能达到他的意愿。
33、因此他的作品常给人奥境奇辟,缅邈幽深之感。
34、髡残性情刚烈激扬,身在佛门,心系故国,难忘世事,较之弘仁的阴森冷寂,他的作品用笔粗服乱头,敷色厚重绚烂,空灵而不缺生机,恣肆而不失规矩。
35、黄宾虹等后起者深受其影响。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